分享给好友
请选择您要前往的站点浏览内容
“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讨论的是中国近现代“国家”概念形成的思想史和视觉史意义,并围绕着中国由古代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换的思想史和视觉史逻辑,“现代化”与“反现代化”观念对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图像的辩证法:舒群的艺术》一书以“绝对原则”、“走出崇高”和“象征秩序”三个单元全面展示舒群艺术的历史脉络和思想逻辑,呈现了舒群在这三个阶段中近 50 幅代表性作品,它既是对舒群艺术的一 次个案研究,也是对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当代艺术思想历程的一种学术整理。
本书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学术丛书(“艺术家个案研究”)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囊括张培力所有作品各方面信息的详细记录,艺术家谈自己与别人谈艺术家的文本,以及张培力教 学方面的核心观念等等层面,是为全方位展现张培力艺术工作的首本个人手册。
本书不仅涵括了王广义一生创作的最重要的装置作品,还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的草图,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在各种类型展览中的现场 记录,另外还有学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研究文章。
汪建伟是中国目前最活跃、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媒体艺术家之一,《征兆》是他新创作的大型剧场艺术作品,它以一个寓言性的剧场背景,展开对艺术生产、社会环境、心理身体等多重艺术问题的探讨。本书还收录了汪建伟历年来的重要作品,是全面研究汪建伟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本。
本书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学术丛书(“艺术家个案研究”)之一,蒐集了艺术家二十年来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品 20 余件,同时收入多篇针对隋建国艺术的研究文章及对话录,是迄今为止隋建国艺术的首次全面展示。
上世纪 80 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时代,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上的人文主义启蒙思潮,为中国真正进入现代国家奠定了深刻的精神基础。“创造历史”是对这场艺术史运动的一种精神祭奠和情境还原,它收集 80 年代珍贵的艺术品原件和部分艺术创作文献,展现了以星星画会到 85 新潮美术运动、 89 现代艺术大展的基本历史线索。
《碑林 - 唐诗后著》是艺术家从 1993 年开始构思创作,至 2004 年艺术家在西安的碑林工作室完成的另一组大型装置作品,历时 12 年。在作品中,谷文达以当代艺术中惯用的反讽手法完成了对当代文化交流现实的一次视觉再现。本书详尽展示了《碑林 -唐诗后著》的创作过程,并收集了对此作品的一系列研究文章,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艺术史个案。
该项目中的“电影”,研究着重在“叙事”、“机器/机制”、“实验”和“文化”四大部分。试图通过电影这一视角,重新梳理华人当代影像艺术创作的特定历史及美学经验,探询影像艺术的本位,思考从西方影像艺术的历史与机制所占垄断与主导地位中的“突围”,并试图探讨新的可能性。